<dd id="ddze9"><noscript id="ddze9"><dl id="ddze9"></dl></noscript></dd>
    <button id="ddze9"><acronym id="ddze9"></acronym></button>
  • <progress id="ddze9"><big id="ddze9"></big></progress>
      <rp id="ddze9"></rp>
      <form id="ddze9"></form>
    1. logo
      江蘇濱海:“耕海牧漁”打造“藍色糧倉”

      12月15日,乘船從江蘇省鹽城市濱海港向東出發,歷經海浪顛簸,在一望無垠的海面,“陶灣一號”海洋牧場像一座白色城堡躍然眼前。5天前,這個省內最大的海洋牧場多功能綜合平臺首次放入實驗性苗種——5萬尾黑鲪魚苗,象征著濱海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從淺水養殖向深海智能化養殖邁出一大步。

      “陶灣一號”海洋牧場負責人李益指著眼前的平臺介紹,這個項目由濱??h農旅集團投資建設,一期投資額4.2億元,主要建設多功能綜合平臺、人工魚礁及其附屬配套設施。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鹽城市首個現代化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對鹽城海洋漁業產業轉型升級、資源養護、生態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陶灣一號”海洋牧場工作平臺(汪洋 攝)

      平臺上的工作人員早已等待在作業平臺接應記者一行。頂著呼嘯的海風,記者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從搖晃不停的漁船登上平臺,順著旋梯爬上距離海面約16米高的頂層工作和生活區。站在平臺上,記者扶著欄桿俯看,腳下波濤翻滾的水域,被20多根粗大柱子和鐵絲網包圍著。李益介紹,整個平臺為座底式結構,采用“荷韻”設計,宛如盛開的荷花。主尺寸76×76×32米,立柱中心間距60×60米,包圍水體6萬立方水體,主要通過水下監測和自動投餌、洗網等先進設備實現網箱深海魚類智能化養殖功能。每年循環養殖可實現年產值上億元。

      熱心的平臺工作人員孫銘浩帶記者對平臺的所有區域逐一進行參觀。平臺共分四個區,一區設有客房、接待室、會議室、洗衣房、儲藏室、儀表間等;二區設有餐飲大廳、廚房、衛生間、設備間等;三區設有投餌設備間、漁具儲藏室、污水處理室、消防設備間、電氣設備間、應急發電機室,室頂還有一個直升機平臺;四區設有集控室、科普館、會議室、醫務室、船員房等。孫銘浩說,平臺可以同時容納近60人,除了正常的網箱養殖功能外,還將開放科普培訓、垂釣潛水、商務會議、休閑觀光、婚慶典禮、特色餐飲等項目,成為真正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

      平臺內集控室(汪洋 攝)

      在集控室,記者看到十多臺電腦屏幕全部打開著,工作人員曹凱正在查看電腦屏幕上一串串數據。曹凱說:“我們在水下有監測系統,可實時記錄牧場水域的溫度、流速、流向、鹽度、溶解氧等多項指標,360度無死角監控魚類的生長環境?!彼呎f邊點開一個頁面,上面顯示當前海水溫度8.53℃、鹽度29.84PSU、PH值8.45、葉綠素0.56μg/L、溶解氧濃度7.61mg/L……各種數據一目了然。再點擊屏幕上的“查看歷史數據”,可見該海域溫度、鹽度、溶解氧、葉綠素等指標在日、周、月之間的數據變化曲線?!叭绻l現海底哪個指標低于安全值,屏幕上就會作出警示,提醒海洋牧場出現了‘警情’。你看,葉綠素的當前狀態顯示為‘偏低’?!辈軇P指著屏幕說。

      “何時進行網箱投放養殖呢?”記者問。曹凱說,目前的工作就是收集各種數據,并分析不同時段、不同溫度的水質,然后請漁業專家確定放養哪些魚類最適合在這里生長。目前基本確定是海鱸魚、黑鲪、大黃魚等魚類最佳養殖馴化地。預計在下個月,就可以進行魚苗的網箱投放。這種類野生養殖模式,相對于池塘魚類,充分利用了深海水天然餌料豐富、高流速、無污染等優勢,魚類成長體型更好、營養價值更高。

      陶灣海洋牧場(汪洋 攝)

      站在旁邊的李益指著平臺外側的海面說:“建設海洋牧場就是從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著手,通過投放人工魚礁、放養魚類和貝類種苗等措施,修復或構建適合海洋生物繁殖、生長的良好場所,通過對生態、生物和生產運營的系統科學管理,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現代漁業模式。目前,我們已經在平臺附近的水底投放了總空方量達3.4萬立方米的人工魚礁。這些人工魚礁上面有各式各樣的孔洞,為魚類提供繁殖、避敵、索餌、嬉戲的場所,并可以阻擋‘底拖網’等漁具捕撈的傷害?!?/span>

      “這么大的平臺,正常有多少人值守?多長時間進行一次輪換?伙食怎么樣?平臺日常是如何運轉的?”記者又向李益拋出一連串問題。他逐一進行了介紹。平臺正常有4人同時值守,半個月進行一次輪換。換班時,將可供半個月食用的菜、肉、雞蛋、大米、面粉等各種食材用船帶到平臺上,放到冰箱里保鮮存放。因此雖然身處茫茫無際的大海深處,但依然可以吃到和陸地上一樣的飯菜。由于人手少,他們每個人都是業務的多面手,發電、放養、數據分析等各種業務都能熟練掌握。在平臺的運轉中,始終秉持綠色、環保的理念,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用電都是太陽能、風能發電提供的清潔能源。還配備了海水淡化設備,供應工作人員的生活用水。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垃圾全部運回陸地集中處理,生活污水則由排污設備處理達標后,方才排放進大海。

      海洋牧場的工作人員正在投放魚苗(汪洋 攝)

      “濱海為何要建這個海洋牧場?建設海洋牧場的重要意義是什么?今后要實現哪些目標?”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濱??h農旅集團董事長呂海軍。

      呂海軍介紹,近年來,國家推動海洋強國戰略實施,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的中央1號文件提出發展和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2021年,鹽城市政府在《關于加快推進黃海新區建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培育海洋生物產業,探索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融合發展模式,拓展海洋漁業空間,打造國家級綠色漁業養殖示范基地和海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區??h委、縣政府積極響應市里號召,充分發揮港口、海洋資源等方面的獨特優勢,緊抓黃海新區快速發展和鹽城北部加速隆起的重要機遇,系統謀劃向海發展有效路徑,實施“海洋牧場+”融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漁業轉型升級,推動濱海漁業做大做強,成為鹽城漁業重鎮,助力黃海新區綠色產業集群建設。由濱??h農旅集團投資建設陶灣現代海洋牧場,打造濱海人的“藍色糧倉”,就是濱海漁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跨出的重要一步。建設海洋牧場既是科學的生態修復手段,也是現代的漁業生產方式,更是創新的漁業產業形態。

      工作人員投放育苗后向陸地返航(汪洋 攝)

      提起今后的發展目標,呂海軍信心滿滿,濱海將全力搶占生態漁業示范發展的制高點,逐步拓展更多的海洋牧場,打造我國首個縣級全域現代化海洋牧場、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現代生態漁業建設先行區、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產業融合示范區、黃海新區漁業轉型新高地,基本形成“捕撈向養殖、陸地向淺海、近海向遠洋、粗放利用向綠色健康、養殖為主向多產融合、勞動密集向信息智能”轉變的濱海生態漁業發展示范模式。

      挺進深藍,耕海牧漁。充滿希望的大海,為濱海帶來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無限機遇,激蕩著濱海人向海圖強的雄心壯志。

      海洋牧場,前景無限!藍色糧倉,未來可期?。ㄓ浾?張偉偉 通訊員 郭乃軍 陳其龍)

      編輯:徐清子
      責任編輯:楊玉
      閱讀量902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dd id="ddze9"><noscript id="ddze9"><dl id="ddze9"></dl></noscript></dd>
      <button id="ddze9"><acronym id="ddze9"></acronym></button>
    2. <progress id="ddze9"><big id="ddze9"></big></progress>
        <rp id="ddze9"></rp>
        <form id="ddze9"></form>